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备受学生瞩目,特别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其双重认证而备受欢迎。报名人数众多,该校提供了详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是部分专业信息:
- 工商管理硕士(学制2年):设有多个研究方向,总计计划招生人数为150人,考试科目包括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英语二以及学院自定的考试。
- 公共管理硕士:涉及公共治理、城乡智慧管理、传媒与公共事务管理及公共危机与应急治理等方向,具体招生人数和科目详情由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提供。
- 广播电视硕士(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要求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以及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特定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考试。
对于觉得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生,可考虑同等学力申硕途径。如有意报名,建议直接联系在线教师获取更多咨询和指导。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国内享有盛誉的211高校,尤其在信息传播领域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考生的目光。尽管2023年的具体招生详情尚未公开,但根据2022年的资料,我们探讨了该校非全日制招生的专业详情。首先,涉及的非全日制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广播电视等。
工商管理(125100)研究方向未做细分,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经济与管理学院计划招生150人(含推荐)。公共管理(125200)设有多个研究方向,如公共治理、传媒与公共事务管理及公共危机治理,同样采用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计划招30人(含推免)。广播电视(135105)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需通过101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以及相关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测试,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计划招10人(含推免)。
学费方面,非全日制艺术硕士每年28000元,MBA为84000元,MPA则为29000元。在招生竞争上,工商管理硕士因招生人数多显得更为热门,而广播电视硕士则是传媒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
以上信息仅为22年的参考,欲获取最新招生动态,建议访问高顿大职研官网查询。此外,还有其他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的EMBA和MBA非全日制项目,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相关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供参考。
在探索文学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传媒大学的05032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这是一个备受推崇且竞争激烈的学科,其入学难度不容小觑。专业代码的独特性确保了每个专业的唯一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寻找的是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的相关信息,那么这个专业今年并未在你们省份招生。作为一名艺术生,我已获得专业资格,但近期发现许多同学面临类似困扰,他们在学校考试后发现招生计划中并未列出某些专业。
面对这种情况,明确的答复是,如果某个专业在官方发布的招生计划中未提及,那么确实不宜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存在。以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为例,传播学专业的详细信息如下:专业代码050302包含多个方向,如传播理论、应用通信等,还有国际传播媒介与女性媒介素养等内容。复试科目涉及通信历史理论、传播实践以及公共利益等相关主题的书籍。
另外,还有一本名为《新华新闻媒介理论》的著作,由元军编著,探讨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概述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与实践。同时,胡正嵘的《传播效果研究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来源,都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请务必仔细核对招生信息,确保选择符合自己目标的专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八月的来临让即将在一月联考中参加考试的学员们开始关注起报名流程。九月是预报名时期,此时选择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和院校显得尤为关键。然而,许多学生对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双证)的认知尚存疑惑。实际上,自2016年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其是通过一月联考获取双证的方式,已成为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途径。一月联考是获取双证的唯一途径,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它不仅是教育过程,更是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职人员可以考虑报名中国传媒大学,其非全日制课程与全日制教学质量相当,只是学习时间不同,在职研究生通常利用周末上课,全日制则每日上课。尽管如此,高质量的教学确保了学员能参与丰富的校园活动,拓宽专业人脉,校友和教师资源对职场发展至关重要。传媒大学的学生群体多为行业精英,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助更是学习的一大助力。
总之,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双证项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选择。对于寻求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学员,这里无疑是首选。有更多疑问或需要报名指导的学员,建议直接咨询在线老师。同时,对于学制、单双证以及入学途径等其他问题,也值得进一步了解。